平凡的岗位 无悔的选择
――记一公司京沪高铁项目部测量组长陆斌
顶烈日,冒酷暑,风里来,雨里去,全站仪、水准仪、三脚架、塔尺……这几乎就是他每天工地生活的全部。达成线、株六复线、嘉华大桥、涪陵长江大桥等工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。他施测过的点不计其数,测量的数据以十万计,从来没有出现过差错。陆斌,十七年如一日,在平凡的测量岗位上,在一次次距离与角度的精确定位中,实现着他人生的价值追求。
在实践历练中构筑人生基石
陆斌,自1993年参加工作,就扎根一线,从事测量工作。十七年来,把每一个水准点每一个角度都精确到位,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,就是陆斌每天工作的全部内容。从一个普通测量员到后来的测量组长,陆斌始终保持勤勤恳恳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。不论是数据的推算、数据的复核还是现场放样,在每一个环节他都做到了一丝不苟。刚从事测量工作时,陆斌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,自学了测量学、工程制图学、计算机和计算机制图等相关书籍。理论和实践学习过程中,遇到不理解的,他就请教身边的同事。他的这种学习精神,也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,使他们在学习上也更加努力,工作上更加积极主动。就这样,一步一步地学,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,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掌握新知识,增强实际本领,office 软件、网络办公、工程测量软件、CAD绘图他都用的呱呱叫,新一代的测量工具,也照样用的得心应手。
为了方便野外计算,陆斌经过刻苦钻研,一次次探索,利用卡西欧4800型计算器,编出坐标正算、坐标反算、线路高程计算、缓和曲线、圆曲线和直线段上的任意中边桩坐标计算等计算程序,在需要计算直线和各种曲线上某一点坐标时,只需要输入曲线要素和里程便可立即计算出该点的方位角和坐标,这样就大大缩短了野外计算时间,加快了测量放样速度。这些对年轻人来说也很费脑筋的事,陆斌做起来却饶有兴趣,乐此不疲,不由得让一些高校毕业的年青工程师们都竖起了大拇指。
从事测量工作十七年来,陆斌早已是桃李满天下。陆斌对自己的徒弟是倾囊相授,毫无保留。有人曾经劝他留一手,可是他却说:“那是对工作对他人的不负责任,一个人就是浑身是铁,也打不了几颗钉,要想干好工作,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。”有的徒弟刚学时不认真,有畏难情绪,他就开导:“不管你的底子薄厚,只要用心学,都能成为一把测量好手。”在他的鼓励带动下,身边的许多年轻人也逐渐形成了好学、勤学的好习惯。有位叫毛健的测量工,2003年毕业,2005年调到陆斌身边开始学习搞测量,陆斌先从理论知识入手,找出了在石家庄参加培训时的教材《铁路工程测量学》以及新版的《土木工程测量》等书籍送给毛健学习,手把手的教,从测量理论到现场操作,没有任何保留。在外业实践上,大胆的让毛健现场独立操作,陆斌则在一边全程跟踪指导,稍微有点偏差他便立即进行纠正,然后再亲自司镜复核。他说,不真正进行实际的操作,只靠观摩和看书是学不会测量的。现在,毛健也成为京沪项目部的一名骨干测量员。毛健说:“陆师傅不仅教我们测量技术,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对待工作,那就是严谨细致、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。”如今,陆斌带领并培训的徒弟们分布在公司多个工程项目上,在各自的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,他们会经常会打电话来,向师傅问好,或跟他讨论一些测量工作中的难题。
在平凡工作中默默奉献青春
工程施工,测量先行。测量工作进展的快慢,直接影响着后序工作的进展。每参与一项新的工程施工,以陆斌为首的测量组立刻就进入了“战备”状态,审图纸、跑现场、交接桩、加密桩、导线点复核、红线界桩、路基中桩测量、桩位放样等一系列前期工作马上展开。为保证工程的进度,他们风雨无阻,任劳任怨。在生产、生活设施还未完善,后勤供应还没有保证的情况下,每天要扛着仪器徒步行走几公里,一个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,鞋都不知道要磨烂多少双。十七年来,日复一日的重复,陆斌没有一句怨言。
作为测量负责人,他白天和测量组其他成员在工地测量,晚上别人休息了他却还在计算内业资料,做数据复核和技术交底,安排第二天的工作,每天直到深夜才休息,这是他生活的常态。平时只要工作稍有空闲,他就会上工地向有经验的领工员请教和探讨如何进行放样,如何控制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,积极采纳好的建议,更新测量方法,让测量工作更加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。有时候想到可能会出现较大的误差,他会立刻去工地重新测量,进行复核,确保测量万无一失。
1998年底,正准备在家过一个团圆年的陆斌,接到紧急调令,前往株六复线项目作技术支援。此时已是天寒地冻,大家坐在办公室里也感到手脚冰凉,脸上发紧。但为了测量方便,天气再冷,作为司镜的陆斌也不能戴棉帽,不能戴手套。手指冻僵了,嘴脸冻的发紫,他咬牙坚持,直到天傍黑,全部边桩施放完毕才收工,晚上就发起了高烧。同志们为他买来了感冒药,让他卧床休息,可第二天,他又继续背起了他的全站仪,带病坚持工作。在嘉华嘉陵江大桥工程施工中,陆斌圆满完成了十九项目部领导交给他的测量任务,以积极的实际行动和高质量的结果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和肯定。在涪陵长江大桥工程中,陆斌带领测量人员对测量数据进行反复推算和复核,确保数据准确性,获得了测量的第一手资料,为大桥顺利合龙提供了精确及时的数据,保证了工程质量,也为工程的成功建设做出了贡献,得到建设方业主、设计院、监理的高度评价。参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以后,陆斌对于测量中的新知识,特别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总结,并熟练地应用到现场施工中,为顺利完成京沪高速铁路建设,做出了自己的努力。
当很多人都在抱怨生活单调、工作无味的时候,陆斌依然默默无闻在本职岗位上奔波着、忙碌着。有人劝他,工作这么多年,仍一直干着测量,又苦又累,有啥意思,不如换个轻松 “体面”点儿的工作。“累虽然是累了些,可什么工作都得有人干呀,再说我也乐意干这一行。” 陆斌一边擦拭着那些测量仪器,一边憨厚地笑着。在陆斌的手里,那些冰冷的“铁家伙”似乎已经有了灵气,距离、角度,一串串的数字,倾注着他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执著。
时光流转,岁月如歌,每一季日升月落,每一岁寒暑更替。十七年来,陆斌都在做着一件事――测量。一件事,他坚持做了十七年。这,就是他的平凡,这,也是他的不平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