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光临中铁八局集团海外工程分公司
首页 > 详情页

过关斩将树品牌 刚果(布)首家玻璃厂顺利封顶

时间:2020/12/08 作者:蒋沁伶 王羽 来源:海外工程分公司 点击量:

       当地时间12月2日9点40分,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毕,喧腾的工地刹那间恢复了平静——由公司承建的刚果(布)红星玻璃厂土建项目部主体结构顺利封顶。    

       受限于非洲本土制造能力和工艺水平,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(布)目前仍没有一家自己的玻璃制造厂,玻璃材料完全依赖进口,受此影响,相关产业成本高昂,且周期较长。为了解决这一困扰当地多年的发展难题,今年年初,刚果(布)当地政府筹划修建第一所玻璃制造厂,中铁八局海外公司凭借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、精准合理的报价以及良好的信誉评价,一举中标。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刚果(布)的首家玻璃制造厂,预计产量可达140吨/天,有效缓解当地玻璃材料稀缺的问题。

 保障关:克服国情差异 迅速打开局面

       红星玻璃厂项目是中铁八局海外公司在刚果(布)的第一个项目。中标后,公司随即派人跑步进场,展开市场调查,摸排项目所需的材料、机械设备和用工情况。“这个项目的工作面多,机械设备需求巨大,好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,我们掌握了一些中国同胞在当地开的设备租赁公司情况”,项目书记张剑波回忆道,“另外,我们公司在邻国刚果(金)的项目部也调配了一些机械设备来支援”。

       材料和设备问题解决了,下一步就是属地化用工的问题。人生地不熟,要想充分发挥当地工人的能动性,项目部采用工长负责制。按照工种分为钢筋工、木工、瓦工、焊工等工班,一位中国工人任工长,对口管理5-10名当地工人。

       此外,项目部还聘用了两名当地翻译,协助各工班处理日常事务,化解语言障碍。物资设备、当地工人已然安排妥当,项目部迅速适应了新国别市场的各种情况,工作面慢慢铺开。

防疫关:抓牢疫情防控  掀起生产高潮

       今年3月,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,刚果(布)也未能幸免,这给员工的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地威胁。项目部结合自身实际,迅速制定了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,通过备齐口罩、消毒液、连花清瘟等防疫物资,加强当地工人的管理和防疫知识教育等措施,为员工建起了一面坚固的防疫保护墙。

       同时,疫情也给红星玻璃厂的后续施工带来了挑战。为防止疫情蔓延,刚果(布)封锁国门,限制人员出入境,项目需要的大批施工技术人员、管理人员难以及时就位。面对不可抗力,项目部管理人员不等不靠,一人顶多岗,既管施工生产进度,又管物资设备供应,还要兼顾当地工人管理,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,见缝插针推动施工生产,即便是在疫情最严峻的时期,项目部未曾停工一天。

       随着疫情步入常态化,各国限行政策松动后,中铁八局海外公司员工万里驰援,勇敢“逆行”,技术、管理人员迅速到岗,极大地解决了红星玻璃厂项目人手紧缺的现状,项目生产掀起了高潮。“明年我就退休了,但是最后一班岗我要站好,把三十多年的房建经验优势发挥出来。”从国内本部赶往刚果(布)的副总工程师赵新灵说道。

技术关:攻克技术难题,确保工期兑现

       红星玻璃厂项目退火切裁工段预埋件种类繁多、数量庞杂。接近2800平方米的板面上,分布着共计181处预埋钢板,尺寸规格各异,标高也不尽相同。预埋套管、预埋孔洞共计24处,预埋锚栓26处,共计208根……如何将所有预埋件精准定位,成为了影响整个工程顺利推进的关键工序,这给现场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。

       尤其是预埋锚栓的焊接。由于锚栓需要焊接在柱头上,而本次设计所用锚栓长度总长均超过1.2米,尺寸规格较大,错综排布的钢筋给锚栓的精准定位带来了许多困难。“反复校对调整,这是唯一的办法,没有其他捷径!”项目安全生产部副部长陈旭介绍道,“我们建了一个技术攻关小组,大家对照图纸,划分区域。每个技术员认领一块区域,仔细核对区域里每一个预埋锚栓的焊接点位。过程中往往需要调整钢筋的位置,对局部挡住锚栓的钢筋进行处理。这就像搭乐高小颗粒一样,要不断调试,直到与图纸完全匹配。”

       经过项目部的精心组织,周密部署,技术人员全程跟班作业,精准指导当地工人施工作业,及时破解了精准定位预埋件的施工难题,为兑现主体结构封顶进度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      习近平总书记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指出,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,推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。中铁八局的海外建设者身体力行,在境外项目施工第一线,在抗击疫情的同时,为改善当地民生、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贡献着智慧和力量。